如何在三四線城市創業?現如今,本地化APP已經下沉到了三四五線城市和縣城,帶動了一部分移動互聯網創業者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本地生活因為專注于某一地域,對于大型的國內類平臺巨頭如美團、大眾點評、京東等來說,自然瞧不上,但是對創業來說明確成了一個機遇。
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本地生活商業服務同樣如何,租房、找工作、電商、上門服務、二手交易、租賃等等,那么本地生活APP如何盈利呢?
應用公園特意采訪了山東煙臺市的劉先生。劉先生在應用公園,利用“宜昌生活圈”的APP案例,兩周進行了掙了制作,后來通過不到半年的時間,將他的本地生活APP(為避免惡意競爭,名字隱去)做到了日賺萬元,活躍用戶達10萬左右,成為當地創業的明星。一下由劉先生口述整理,不當之處還請諒解:
同城APP開發平臺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 hspace="0" height="436" width="650" vspace="0" border="0" />
因為我之前做過百度的銷售,在百度銷售部做到了12級,這樣的級想再往上升已經很難了。我手頭有不少本地商戶的資源,就想著能不能做一款同城生活類的。
前期我跟那些做生意的聊了很久,電商對他們的沖擊其實很大,你看現在的餐館,如果外賣達不到業績的一半,大多要虧錢。而這些商戶不知道怎么搞?干著急也沒用。
在應用公園上制作APP比較快,其實更重要的去思考,你準備放那些信息,怎么吸引商戶入駐,同時還得吸引用戶參與。所以,制作的時候,已經談了一些客戶,幫助他們免費做推廣,他們當然非常樂意,大家都知道做生意不容易,所以,我要什么他們就提供什么。
這里非常感謝華潤的劉總,他們對我進行了很大的支持,有了華潤的這個大戶入駐,去談其他企業自己心里也有底氣。
制作好后,就馬上讓那些店鋪在自己的線下去推廣。前期APP我們專門設定了優惠力度比較大的活動,確實有吸引力,慢慢有了幾個流量。同時,我個人給所有認識的人介紹,靠著微信群等,也逐步吸引了不少人,而且這些人都是我的忠實粉絲,對我是非常很難過支持的。
這些基礎的做好了,大家體驗起來不錯餓了,就開始大面積做推廣,白天到處做推廣、打電話,晚上回來就在整理素材,忙到2點多,早上7點多起來。主要方法一是利用談下來的客戶,他們做讓利,我們線上線下聯合推廣。第二就是利用本地微信、頭條等自媒體進行宣傳。畢竟我這個是家,而且確實有優惠,吸引了很多用戶。
還有一點,在談客戶的時候,沒有談攏的就必須加一個微信,通過群互換等,手里積累的上百個微信群,覆蓋接近10萬人了。線下各種活動也要爭取去蹭個臉,基本上都是走互相推廣宣傳、資源互換的作用。
同城生活APP,本質上就是資源的整合,當你手機集合了全市大部分客戶、用戶,你就是甲方了,就有資本更他們談條件。當然后期的服務事情也更多了。
APP開發模板" hspace="0" height="436" width="650" vspace="0" border="0" />
總結一下劉先生的創業路徑,首先,三四線城市APP創業本身就有一定的地理優勢,其次,不外乎前期與不少當地商戶進行商量探討,得到了他們的支持,在面市的時候,獲得了大企業入駐,后期通過互推、聯合推廣、活動參與、新媒體爆破的路線。
適合三四線城市的生意其實還有很多,這里以本地化APP創業為例,從中可以說明:創業不易,拼的都是玩命的執行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