軟件估算方法包括:規模估算、工作量估算、進度估算和成本估算。
本節主要介紹規模估算、工作量估算和成本估算的調整(規模估算見上一篇文章)。
1.軟件比例調整系數VAF
除功能點外,所有因素均可定義調整因子,一般設置為0 ~ 5點。0分完全不受影響,5分影響極大。
根據經驗公示,計算調整后的功能點AFP。AFP=UFP*(a b*VAF),a和b為經驗系數,如AFP=UFP*(0.65 0.01*VAF)。
常見影響因素:系統復雜性、投入產出復雜性、應用復雜性。
2.工作量估計(人月)
1)德爾菲法:多專家背靠背估算。
2)工作量=功能點/生產率系數
根據團隊經驗估計生產力系數(每人每天的功能點)。
3.估價
成本=工作量*人均成本。
4.進度估計
合理安排工作任務的順序、資源、里程碑,就可以預估進度。
5.適用場景
在實踐中,技術人員需要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得到更準確的估計。一般商品的銷售模式是:將商品通過銷售進行鏈接后,將需求交給制造商,由制造商估算成本,然后將銷售額乘以利潤率,再進行報價。如果對銷售的需求非常粗糙,往往無法準確估計功能點的分解,估計值的準確性不高。但是,軟件不同于普通的工業化商品,成本估算只是為了估算軟件的開發成本,軟件的商業價值不能用開發成本來衡量。如果你的公司使用開發成本作為銷售定價策略,這可能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。建議使用軟件的商業價值進行定價,避免軟件開發按照制造模式銷售。
我以前遇到過這種情況。軟件是按成本出售的,估算不準確。隨著軟件成熟度的提高,成本越來越低,但利潤率不變,導致開發動能越來越低,軟件越來越便宜。為了拿到訂單沒有底線。你如何銷售你的軟件?有什么好的計劃和模式嗎?